close

文學劇場_Page_00_封面.jpg

拍這張照片是在2008年的夏天...蘭陽溪接近了出海口,停在橋上被這畫面深深吸引許久,
而至今儘管每天在這裡生活、忙碌於工作,但那時的景色總是提醒自己對土地的感知必須一直存在。

『頭城文風』先前發行了黑白版的社區報共八期,直到今年八月因頭城鎮公所的支持才有機會出版彩色刊物:上期的《看搶孤》、本期的《文學劇場》,藉此挑ˇ起我們對熟悉的故鄉另一深層的情感。

而本期的編製過程中辛苦的是找出故事軸,而為頭城文風《文學劇場》找出動人的照片就更加重要,除了感謝宜蘭縣史館、文化局及頭城鎮公所的協助,特別要感謝李鏡明醫師提供的家族照;莊漢川老師、陳其澎老師、林丁光先生、康保瑜小姐、彭瑞麟哲嗣、頭城國小及頭城天主堂,提供了這些年代非常重要的生活照片,對應了李榮春淡淡文字真的很有畫面也很動人。以下先分享部分帶你們進入頭城的另一個世界~文學劇場_Page_01.jpg

序言
坐在李榮春文學館裡的塌塌米上,跟著老作家文章裡的字字句句,再次深深地落入他文字細縫裡,發現及品味被我們遺忘的家鄉。對於頭城,我們從不曉得她曾是如此的迷人,細味在地文學家李榮春的小說作品後,才驚豔頭城在地景與文化上曾有著的美,對於家鄉的意境,他的文字總是如詩般的娓娓道來。
因為我們無法如老作家般的生活在舊時代裡,以身心著實去感受,而習慣輕忽家鄉仍存有的美,讓她隨著時間點滴的消逝而未有所感。我們試著將老作家李榮春的部分作品加以鋪排,讓故鄉風景與故事如劇般:隨著烏石港、街、媽祖廟、生活、大金瓜、佛祖廟、戲院、返鄉等,一幕接著一幕,乘著文學劇本追憶著故鄉往日原風景。

文學劇場_Page_02.jpg

頭城那耐人尋味的古味遺韻,雖已多如烏石港般的淹沒逝去,但如搶孤、放水燈、舊街、媽祖廟等仍存有著,只是多餘的添味讓古風古味已變。如果居住在這或遠在他鄉的您,能透過老作家感受那過往故鄉文化與風景之美,不讓故鄉如同老作家曾描述北宜高速公路驚人的「縮地術」,使到台北的距離縮短剩半小時,不久的將來住在這裡的已不再是我們,我們不得不開始飄泊流浪,故鄉已非故鄉之感嘆!
老作家:「和平街整條街再經一千年的時間累積,無疑便會成為歷史上民族的光榮,價值連城的文化財,即使這時無論哪一個人從現代都市一跑到這裡,時間立刻便會倒轉到兩百多年前的辰光中,同時會引起每一個人一陣思古之幽情。」
給自己在初閱後找個好天,帶著文學劇本在頭城市街行走、駐足且細嚼慢味!在領味後依循頭城文化與風景之原味而持續努力,並有文化營造需要經過十年、二十年、一代人、二代人才能宏遠的認知。

文學劇場_Page_03.jpg

文學劇場_Page_04.jpg

第一景  山與海之間
這一片被擠在山海的夾縫之間的平野,本來實在就夠狹窄了,一出了武營便漸漸的山和海很快地更形靠緊者,畢竟被夾得就像一條連綿不斷的赤色帶子。和太平洋岸激沖拍擊而激起的,轟轟滾動著的浪花,遠望卻像一條靜止的白色帶子似的,蜿蜒地一路並行著。......

文學劇場_Page_09.jpg

第二景  南北門
由舊街走到媽祖宮,媽祖宮右邊有一條從廣場這邊斜坡下的烏石港遺址,到座落在新街的一個小坡上的宜蘭郡警察課分駐所前這麼短短的一截路,走起來大約不出一百多步左右光景。住在舊街,或是沿海一帶漁村老百姓,他們要到新街大多數會走過這裡。......

文學劇場_Page_14.jpg

第二景  老松
這裡是吳沙開發蘭陽的發祥地,媽祖宮廟前廣場下面,就是古時的烏石港。蘭陽平野周圍千山萬嶺,當時外面的簡直沒一個人會到這裡來,這裡的想走出外面一步,都是非常困難。可說是有烏石港,才有蘭陽。......

文學劇場_Page_18.jpg

第一景  孩子
同樣一條古街,媽祖宮廟過去那邊為中北街,過來直到土地公廟這邊為中南街。「我們中北街的孩子」、「我們中南街的孩子」,兩邊的孩子都像說出他們是住在兩個不同的星球那樣的神氣似地這樣說。......
文學劇場_Page_24.jpg

第一景  天主堂
隔著開蘭路在國中前面的一片農地,已經巍然地出現著一座,高神父回國募款,在這裡創建才落成未久的天主教堂。第一座在這裡建立的外國廟,這裡一帶一般廟寺,不能像它這樣使這裡的每一個人這麼敬仰讚嘆地,抬頭仰望著它大金瓜型的屋頂,上面有一個十字架霓紅燈,天一黑閃耀著紫色的光輝。這裡所有一般寺廟,不能使這裡的每一個人像這樣讚嘆它規模的雄偉,這樣喚起他們一種莊嚴、神聖的深刻的印象。......
文學劇場_Page_31.jpg

第三景  廟埕市集
每當天未亮,很多山上人、鄉下人,都把他們的東西挑到這裡來。蕃薯、柴火、豬菜,陸續不斷地一起集中在廟前的廣場,大家一塊兒歇歇腳等會兒。未幾街上一般起得早的,便開始漸漸趕到了。終於幾乎供不應求似的,很熱鬧的大家都在忙於講價錢。......文學劇場_Page_37.jpg

第二景  大戲院
那是自光復後,因陋就簡一直沿襲著的日人時代的庄役場木造房子,翻成一座這種堂皇莊嚴、新時代、現代式的鎮公所大樓。鎮公所同時還在青雲路蓋起一座「大千」大戲院,每天放映著武俠片或是美國西部片,這裡的一般大眾都能接觸到這種世界性的現代新文化了。......

文學劇場_Page_42.jpg

第一景  一只皮箱
一步出車站,他舉目四顧,見家鄉並沒有顯著的變化,至少在表面上依然是那麼靜謐,所見景象依稀如舊。
他確實不出母親所料,他帶著一隻破皮箱,裡面塞滿著一堆書,其他什麼都沒有,另外還有一條薄毛毯,完全像一個逃兵那樣狼狽。但他的回來,卻使一家大大小小歡天喜地,慶幸骨肉的團圓,老大還從羅東帶著孩子一起回來等他,幾個弟兄為祝賀他回來,接二連三大開盛宴。......

文學劇場_Page_46.jpg

關於 李榮春
李榮春一九一四年出生於宜蘭頭城,一九九四年去世。正式的學歷是日治時代的頭城公學校畢業,雖曾入私塾學習古漢文,卻完全靠自修學會白話漢文與英文。四○年代即失志以白話文創作,終身寫作不綴。
在少有作品發表與出版下,他仍堅持著默默的寫了半個世紀,藏在衣櫥內的三百餘萬字小說原稿,包含著頭城的人文風土與自然景緻、他與家人在頭城的生活故事。他的作品直至過世後,才由姪子李鏡明醫師等加以整理並出版問世,才讓我們得以透過李榮春的文學作品,沐浴在頭城過往的悠遠之中。

文學劇場_Page_4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燦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