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10期頭城文風_Page_1

◤ 「祭聖」
依據《續修頭城鎮志》的報導:頭城是先人拓墾宜蘭的第一站,歷年農曆二月初三(相傳為文昌帝君聖誕),和平老街上的慶元宮均舉行「祭聖」大典,以三獻禮祭祀制字先師倉頡夫子以及文昌帝君,祭聖的起源已不可考,只知到清朝就已經開始了,當時僅鎮上的秀才、舉人或書房的教師參與。

◤ 學生遊街「送聖蹟」到頭城河口放流
直到日治初期,「祭聖」仍受到重視,並改由各國民學校聯合負責舉辦,禮成後由師生抬聖駕(倉頡夫子、文昌帝君神像)遊街繞境「恭送聖蹟」的活動。 「送聖蹟」即為將日常所收集丟棄之字紙集中焚化裝箱,傳統中表示尊重文字與知識,對於隻字片紙亦不隨意丟棄。在台灣許多地方設有「惜字亭」集中火化廢字紙,頭城則於祭聖儀式結東後,將已焚燒的字紙送至頭城河口放水流化。1940年代在日本人強迫下停辦,1985年才在邱金魚鎮長的推動下,由鎮公所主辦恢復舉辦祭聖典禮,鎮長擔任主祭,以古禮舉行三獻大禮,各級學校師生、民意代表、里長及地方士紳應邀觀禮。 1985年後雖然恢復祭禮,但「恭送聖蹟」的部分則已經取消。日治時期於繞境之時,街上民眾還會準備茶點食物等以供遊行人員食用,因為除了市區外,石城、大溪、二城等的學生都走遠路來參與遊街,當時店家擔心孩子們活動結束之後,還要走遠路回家,便會準備點心,以免他們路途遠餓肚子。

◤ 從慶元宮以往「祭聖」、「送聖蹟」 找到迷人的古文化
現今慶元宮廟內仍奉祀著制字先師倉頡夫子、文昌帝君,從頭城鎮志中所報導農曆二月初三「祭聖」、師生遊街繞境「送聖蹟」、到河口將焚燒後過化存神的字放流、街上居民準備點心以免遠道而來的孩子在回家路途餓肚子,等等的古文化裡,讓人感受到頭城長期重視文風的具體表現,就算沒能親臨過去早期的活動現場,光從報導文字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活動的內涵與熱度。也難怪老居民們總是說著:『本鎮向來聞名台灣的活動有二,一曰搶孤,一曰祭聖。此二者亦皆全鎮民眾參與的活動。「中元搶孤」表現了本鎮「力」之一面,「祭聖」則充分顯示鎮民尚文本質。』

101-第10期頭城文風_Page_2

◤ 今年九月開學季 舉辦「讀字節」入學式 讓孩子透過活動認識家鄉的文化
每年農曆2月3日慶元宮在文昌公生日時有「祭聖」儀式之外,在今年九月開學的季節裡,頭城鎮公所特別將推崇文風的文化與新生入學結合,在慶元宮首度舉辦饒富趣味的「讀字節」活動。九十名來自頭城鎮大里、大溪、梗枋、竹安四所國小一、二年級學生,向制字先師倉頡、文昌公行禮開始,這是期待每年舉辦的「讀字節」活動,讓小朋友透過參與來認識記住家鄉文化。

◤ 孩子們的入學式 行禮古味
這天的入學式,孩子們手提象徵光明的燈籠,脖子上掛著青蔥造型的鉛筆(代表帶來聰明),從南門土地公廟走過老街後抵達慶元宮,在師長與地方士紳的帶領下,向倉頡、文昌公行禮致意。並由學生代表向師長獻花表達謝師之意,而梗枋與竹安國小的太鼓隊與國樂團為活動帶來精采表演。 在廟埕裡擺上桌椅,孩子們各自坐在放有一小塊黏土的椅子上,意味著讓屁股能緊緊黏在椅子上用功讀書,並隨著司儀朗誦李逢時的〈頭圍〉詩作,再拿起毛筆在桌上的瓦片上畫字,而畫了字的紅瓦片,將留給慶元宮修復屋頂時使用,這也讓孩子的活動與慶元宮修復與保存產生關係,等他們長大了還會掛念著以前小時候,曾在瓦片上畫了字,並且還留在慶元宮的屋頂上。 另外孩子們寫下讀書祈願卡,進到廟裡掛在龍柱上,並帶回勤學進步祝福卡。頭城的學子們也讓都可來到慶元宮,寫下自己的讀書祈願卡。

101-第10期頭城文風_Page_3

◤ 讓年輕一代感受到迷人的古文化 並將文風傳承下去
讀字節活動的第二日『花好月圓人團圓祈好願』,在慶元宮可向媽祖求好緣求子並取花成願,在「百合願卡」寫下祈求的姻緣或子女,將願卡繫在百合花上像媽祖求好緣。 還有在慶元宮廟埕廣場上,安排與漢字相關的活動,有拼字、畫字、玩字、拓字、柿柿如意DIY等的闖關關卡,讓居民及孩子們藉由活動感受漢字文化。試想著每年在孩子開學的九月,頭城國小新生從北門,而大里、大溪、梗枋、竹安、二城等國小新生,從南門走老街抵達慶元宮進行向制字先師、文昌先生行禮入學式,讓頭城孩子們第一次的求學儀式就從這裡開始,十年、二十年...持續的舉辦成為傳統,等地方的孩子長大了,慶元宮、老街自然便是他們成長中集體記憶的一部分,在一代接著一代感受地方上的好文化,他們便能將頭城的好文風傳承下去。

◤ 慶元宮除了主祀媽祖 還有可見證頭城重視文風的 倉頡夫子 文昌帝君
慶元宮不但是主祀天上聖母的媽祖廟,更在早期便重視地方的文風下,在廟的右龕特別奉祀制字先師倉頡夫子與文昌帝君,讓學子能順利求取學問。
▍小百科 ▍
「倉頡」先秦典籍大多認為是皇帝時代的史官。倉頡神話的描述:「頡有四目」、「倉頡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因為倉頡「生而能書」,發明了「文字」這項偉大的成就,後世遂建廟供奉。在陝西省白水縣史官鄉有一座倉頡廟,東漢年間此廟已頗具規模,以後歷代皆有增修。後殿正中供奉的倉頡神像,有著四隻眼睛,就是根據古書「頡有四目」的記載塑造的。 「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文昌司命,奉為掌司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之神,讀書人祀之。由於文昌神主掌考試與祿位,民間文人多奉祀之,並相傳文昌神為梓潼帝君,梓潼帝君者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沒,人立為廟,明景宗景泰五年(1451)於北京新建廟宇,敕賜「文昌宮」額。後來梓潼帝君稱為「文昌梓潼帝君」,略稱「文昌帝君」,奉祀文昌帝君之廟宇則稱文昌祠。民間也以明代官定之日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誕辰日。

◤ 廟修理的過程需要大家的共同關心 另外也要來想辦法讓下一代進到廟裏來聽故事
頭城老街最有文化價值的慶元宮就要開始修理了!對於所有生活在頭城的居民來說,這可是一個多年來重要與難得的文化責任,我們把它修理好,後續才能繼續做的更好,漸漸的恢復應該有的特色,所以在修復的過程便需要大家持續的關心與參與。 慶元宮對頭城、對全宜蘭的孩子來說,它都是先民拓墾歷史故事場景中,最具臨場與實際的教室。慶元宮如果只是透過修理,單單恢復它古氣的建築與氣氛,這樣可是不夠的;在社會快速變化下,年輕的一代與傳統文化之間,已經漸漸的少有互動、聯繫;所以在慶元宮文化財的經營上,便需要更有創意的想辦法,讓下一代能進到慶元宮來,最好是從小就透過親身的參與和互動,和地方的歷史、文化、建築等產生感情,瞭解自己生長的地方對故鄉文化永遠的愛護。

101-第10期頭城文風_Page_4  

今年首度舉辦的「讀字節」,活動的內涵汲取自頭城崇尚文風的文化,活動場地就在老街與慶元宮,活動是為地方的孩子所舉辦,活動中的表演團隊來自地方學校的孩子,活動中的工作人員來自我們的社區居民、公所員工、廟裡的委員與志工。往後每年只要時間近了,地方的大人們與學校的老師經過討論,就為孩子們舉辦頭城孩子的入學式。 讓「讀字節」與下面表列之頭城節慶,就像地方每年的廟會一樣年年舉辦,活動是為頭城的孩子與居民所籌備,活動必要的經費就由地方上的居民自己來準備。當然從廟的經營來說,讀字節活動的內涵汲取自慶元宮既有的文化,由慶元宮自主經費來主辦,對慶元宮永續經營應該是饒富價值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燦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